原创论文

  • 何以“加码”与如何“接码”:科层组织层层加码的行为逻辑

    李智超;于翔;

    层层加码是中国科层组织在政策执行中重复出现的组织现象。“层层加码”概念涵盖着差异化的组织行为及其后果。层层加码在何种情况下出现?上级不同的“加码”方式与下级各类“接码”行为之间如何关联?本文从整合性的视角出发,提出一组“加码”与“接码”的类型学解释。分析认为在“委托方—管理方—代理方”结构中,强组织激励与高任务风险是触发层层加码的必要条件,高风险强激励对管理方的“加码”方式具有形塑效应,对代理方的“接码”行为具有调节效应。差异化的激励结构与任务风险,形塑了管理方政府“目标加码”“工具加码”两种类型的加码方式。激励扭曲与风险放大调节强化了代理方机会主义倾向,诱发了政绩注水、信息隐匿、过度执行与形式主义等多重策略行为。

    2025年02期 v.7;No.23 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谁引领,谁跟随:应急管理领域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如何互动发展?

    周磊;张千年;魏玖长;

    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互动关系是当代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3—2022年应急管理领域的学术文献和政策文本,采用LDA主题模型构建面板数据,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学术研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互为正向影响,但政策实践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居于引领地位。学术研究仅能对政策效力更高的法律法规产生正向影响,且随时间推移,正向影响逐渐增大,但其绝对程度仍然较小;政策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主要受到法律法规的正向影响,学术研究对其影响不显著;短期来看,部门规章对学术研究的正向影响较为强烈,但长期来看,法律法规对其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学术研究的政策价值,加强和完善循证理念,拓宽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联系渠道,从而实现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良性互动。

    2025年02期 v.7;No.23 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政府权威感知形成的心理机制解析:过程机制与边界条件

    郑建君;谭舒予;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政府公信力在推动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治理效能及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国家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权威感知,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尽管以往研究已注意到公众满意度对政府权威的影响,但基于“动态心理感知”视角对其背后的机制与条件展开论述的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本研究构建了以社会发展获得感为中介变量、以政治价值观为调节变量的假设模型,旨在探讨政府满意度对政府权威的跨层次影响。通过对31个省份中84个地级市的11000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社会发展获得感在政府满意度对政府权威感知的正向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且政治价值观显著调节了社会发展获得感对政府权威感知的直接作用及其对主效应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政府满意度如何通过增强个体正向心理促进其政府权威感知的作用机制,为提升公众社会发展获得感、深化国家权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证支持与启示。

    2025年02期 v.7;No.23 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地方主官履职行为及其模式研究——对中部A市的长时段分析

    王心怡;杨泽森;

    地方主官是影响地方治理的关键行动者,然而关于其履职方式的基础性知识还有待推进。本文系统收集了2010—2019这10年间中部某省A市多位主政官员履职行为的党政大事记,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结构主题模型方法,识别出20种关键的地方主官履职行为。结合协变量建模分析,研究发现地方主官的履职行为受到宏观政治经济因素导致的趋势性、任期因素形成的周期性和个人特质带来的随机性这三种因素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履职行为中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极具史料价值的地方党政记录进行分析,揭示了地方主官履职行为的基本规律,为检验既有研究关于官员行为的理论猜想提供了新证据。同时,这一研究还将对地方主官的细颗粒度分析从注意力研究进一步拓展到行为研究,为理解官员行为与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链条作出贡献。

    2025年02期 v.7;No.23 8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2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市场竞争、履约监管与公共服务外包绩效——基于深圳市环卫服务外包的实证分析

    叶托;曾言;

    公共服务外包既是引导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潮流,也是推动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工具,其绩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充分的市场竞争和精明的政府监管。本文采用2018—2022年深圳市环卫服务外包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竞争、履约监管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公共服务外包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维度中的投标供应商数量与公共服务外包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组合外包则会对公共服务外包绩效产生负面作用;履约监管维度中正向的历史绩效差距与同侪绩效差距均会显著提高公共服务外包绩效,而负向的历史绩效差距与同侪绩效差距则会显著降低公共服务外包绩效;市场竞争与履约监管在影响公共服务外包绩效方面存在微弱的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本研究揭示了市场竞争和履约监管对公共服务外包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公共服务外包治理策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5年02期 v.7;No.23 11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助推类型和透明性对生育政策态度的影响——基于未育群体的调查实验研究

    付春野;徐伟;吕小康;

    从公众视角理解其对生育助推政策的态度,是确保相应政策得以恰当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本文以育龄期但未生育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实验考察其对不同生育助推策略的态度差异。研究发现,当考虑政策对自身的影响时,参与者对强调健康收益的助推策略态度更积极;保持助推透明可降低公众对于健康收益助推策略的伦理风险感知,但对引导积极情感的助推策略无效;而考虑政策对社会的影响时,参与者对两种助推策略的态度无明显差异,保持助推策略透明改善了参与者对积极情感类助推策略的态度,但对强调健康收益类助推策略无效。该结果表明公众对生育助推策略的态度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在设计生育助推策略时更适用基于理性的助推策略,并应保持助推意图透明,以缓解当下舆论空间的伦理质疑。

    2025年02期 v.7;No.23 13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如何促进村民政治参与?——基于SOR理论的解释

    章文光;左臣惠;尚哲;吴义熔;

    村民政治参与对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SOR理论探讨了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各种因素。1718份实地调研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能促进村民政治参与,村民对干部满意度与村民的政治信任在上述关系中分别起到中介作用;主观贫困风险会正向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与村民对干部满意度和村民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村民政治参与产生影响;社会公平感知能够负向缓冲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与村民对干部满意度、村民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村民政治参与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村民政治参与度,有助于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

    2025年02期 v.7;No.23 162-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繁文缛节如何触发公务员避责行为?——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李永康;夏鸿博;

    有效识别和治理公务员避责行为,对公务员队伍建设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繁文缛节对公务员避责行为的影响。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27份公务员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繁文缛节会触发公务员的避责行为,并通过挑战评估、阻碍评估的传导机制对避责行为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的提升削弱了繁文缛节对公务员避责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弱化了阻碍评估对避责行为的正向效应。同时,本文认为,“问责与避责”的对应关系可能强化了公务员问责预期,是繁文缛节对挑战评估产生负向影响的潜在原因。公务员自我归因和人际归因的交互作用可能是公共服务动机对挑战评估与避责行为关系调节效应不明显的原因。研究揭示了繁文缛节影响公务员避责行为的作用机制,丰富了繁文缛节和公务员避责行为的相关研究,为提高新时代公务员队伍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2025年02期 v.7;No.23 19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公共服务失败何以影响公共服务价值共创?——一项调查实验

    王学军;汪鹏;

    公共服务的“服务属性”,决定了其价值创造取决于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间的持续互动,即“价值共创”。而公共服务交付过程中的服务失败现象会影响这一价值共创过程。本研究采用调查实验法,探究公共服务失败对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并检验了过往服务绩效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与技术失败相比,服务设计失败对政府信任、公众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负面影响更大;政府信任在公共服务失败影响公众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当过往服务绩效水平较高时,公共服务失败通过政府信任对公众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弱。本研究结论与发现不仅为理解公共服务失败的后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治理服务失败和促进公众参与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建议。

    2025年02期 v.7;No.23 21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9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公务员行政责任:理论溯源、影响机制与治理挑战

    许愉;吕晓俊;

    行政责任作为公共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不仅是实现政府善治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务员行政的基本准则。本研究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146篇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描述了公务员行政责任的研究概况,梳理了行政责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基础。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深度分析,本文构建了公务员行政责任影响逻辑的全景框架,从“个体-制度-情境-任务-技术”五维视角归纳了行政责任的影响因素,剖析了“内生-外源”交互作用下履行责任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当前公务员行政责任治理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研究展望了未来行政责任的研究议题,为该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实践进步提供了知识图谱,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研究的纵深发展。

    2025年02期 v.7;No.23 237-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数字技术缘何加重公民的行政负担?——一项系统性文献综述

    房瑞佳;郑跃平;赖玺滟;

    当前,行政负担的相关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为什么数字技术反而加重了公民的行政负担,以及这些负担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公民的能力与行为差异、政府的政治决策与街头官僚的执行方式,以及技术供给能力与运作逻辑等因素,均对行政负担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数字技术加重公民行政负担的生成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四条路径实现:一是技术应用的直接作用,二是技术通过影响政府行为的间接作用,三是技术通过影响公民感知的间接作用,四是技术对公民获取服务过程中政民互动关系的间接影响。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更加多元的方法,拓展在不同场景与领域的探讨,以形成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2025年02期 v.7;No.23 263-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5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观点

  • 克服官僚制的想象“死区”:一种认知工具的解释

    张樯;

    官僚制想象世界的方式决定了它的治理方式,而官僚制的想象结构又受到视角和认知工具的影响。现代官僚制的治理是在理性视角下抽象建模的过程,各种治理对象被归置于特定秩序之中。由于抽象建模与复杂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官僚制与治理对象关于世界的想象始终存在差异,其后果便是官僚制的治理决策存在忽视治理对象具体情况的想象“死区”问题。这一问题长期以来被官僚制的技术优越性与其所掌握的结构性暴力所掩盖。随着当代治理环境的发展日益复杂,官僚制试图通过不断迭代认知工具来满足治理的客观需求并回应外界的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认知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匹配、预测功能可以增强官僚制的理性认识能力,而其所具备的交互、模拟功能将有助于官僚制超越传统的理性视角局限。特别地,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来代替治理对象“发声”,进而促成阐释性劳动的重新分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潜能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2025年02期 v.7;No.23 284-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公共管理评论》征稿启事

    <正>一、期刊简介《公共管理评论》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于2019年12月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53/D0,中文,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公共管理评论》前身是于2004年创办的同名连续出版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新的期刊将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成果。期待与国内外其他公共管理学术平台一道,植根中国实践,面向国际前沿,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推动学科建设,服务于我国公共管理事业。《公共管理评论》坚持学术为本,遵循严格的学术标准,依据“双向匿名、学术回避”原则进行审稿工作,确保同行评议成为论文录用的核心依据。坚持“植根本土、面向世界”的学术立场,倡导“源于实践、指向实践”的实证学风,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5年02期 v.7;No.23 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