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论文

  • 削减繁文缛节与行政负担:学理探究与实务运用的分野

    彭珮文;杨一;

    繁文缛节指组织中冗赘的规则和程序,行政负担则是政民互动中的各类成本,对二者的研究兼具学理和实务价值。然而,国内学术界虽就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达成共识,却忽略了二者在政府公文中的实际指代差异。通过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涉及繁文缛节的293份公文、行政负担的70份公文,本文发现,政府在运用这两个概念时存在指代差异与含混不清的症结,对它们的理解和使用与学术界有显著差异,且存在定义繁杂和运用交叠的情况。在未来,学界可进一步探究造成指代差异与含混不清症结的前因后果,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作。

    2025年03期 v.7;No.24 2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让年轻人干技术”:政府数字平台管理主体选任逻辑研究

    包涵川;尚薇;

    数字平台管理主体是影响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实当中出现了“让年轻人干技术”的现象,揭示资历在数字治理主体选任逻辑中的核心作用。从A区燃气安全监管系统的管理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系统培训、数据录入、线上监管、总结汇报等环节中,年轻干部承担了大量任务。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基于数字平台的留痕性、次要性及专业性,上述现象体现出三种逻辑:一是责任分摊逻辑,为了规避治理系统留痕带来的问责风险,资深干部倾向于将数字平台管理工作分配给年轻干部;二是任务定性逻辑,资深干部将数字平台管理建构为次要任务交给年轻干部,其自身则被理解为更适合从事具有高绩效显示度的中心工作;三是能力建构逻辑,数字平台管理这种新兴工作被视为年轻干部更擅长的事项。未来应重视主体、技术和组织因素在数字治理中的复杂互动,关注“数字治理的主体网络”现象,实现减轻年轻干部工作负担与培养其行政能力的有机统一。

    2025年03期 v.7;No.24 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策资源破解“不可能三角”:居委会主导型社会企业研究

    章高荣;徐彩云;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城市社区通常面临资源约束和共同体困境。社区社会企业因其兼具商业与公益的优势而被地方政府引入并取得局部成功。从制度逻辑出发,居委会主导的该类组织面临着行政、市场与社区逻辑的“不可能三角”,如何理解这一悖论?本文以成都社区社会企业为例,提出了“借巢引凤”这一模式。“借巢”指通过上级政策塑造“制度空间”,从而“合法化”利用各种资源,解决了社区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并降低了市场竞争压力;“引凤”则是指将直接运营变为间接运营,从而缓解运营能力约束。这一模式实现了多重制度逻辑在组织外部的化解。最后,本文尝试提出“政策资源”这一概念来解释居委会主导型社区社会企业的成功机制。本研究拓展了混合组织的研究视角,其政策意涵在于:通过借助平台等模式,居委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融合行政、社区与商业组织这三重身份。

    2025年03期 v.7;No.24 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策话语建构政策认同:门诊共济改革中的利益、价值与自我观念

    邱玉慧;

    政策话语建构政策认同有赖于主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匹配及其差异化定位。本文基于门诊共济改革的新浪微博数据,采用OLS、Logit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了在政策话语调整前后主体认同的显著差异及话语类型间的复杂性。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出价值导向与具象认知两种自我阐释逻辑、五种认同路径及“话语-情境-自我”循环互构过程,并发现,价值自我对具象自我呈有条件统合,取决于价值自我的明晰性、具象自我的情境敏感性及二者方向的一致性,进而呈现出差异化认同路径;自我观念既源于政策话语及实践建构,也具有情境建构性。本文为分析利益与价值认同的复杂机理提供了新的场景和更细致的经验证据。

    2025年03期 v.7;No.24 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己群之际:民众社会心态影响政府评价的多重机制解析

    许博洋;周由;王俊秀;

    民众对政府的评价既反映出政府对民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实际满足情况,也受到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影响政府评价的“个体—社会—政府”理论框架,通过对CSS数据分析后发现,社会心态元素系统会以“上行反映”与“下行释放”的中介方式作用于个体生活经历影响政府评价的过程;相较于强调主观“表达性”色彩的社会信任与社会道德,能够折射公权力“功能性”内核的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在中介机制中具有更高权重;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地位感知在模型中具有协同性调节功能。研究发现对于政府感知民情民意具有启发意义,也为推进基于社会心态的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5年03期 v.7;No.24 11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负担与民众的环境政策遵从——一项调查实验

    徐换歌;彭川宇;

    本研究采用一项被试间的调查实验(2×2×2),基于民众在不同实验场景下经历的行政负担的不同,将调查对象随机分配到8种实验条件下,分析了行政负担(学习成本、心理成本和合规成本)对民众环境政策遵从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型政策中,呈现相应的行政负担,如学习成本和心理成本促进了环境政策遵从,但这种效应并没有体现在合规成本中;第二,当施加更多的行政负担时,民众的政策遵从效应就会消失,甚至转向负向效应;第三,基于自我效能感和描述性规范变量的分组回归表明,当行政负担相对较轻时,自我效能感和基于描述性规范的“助推”能够缓解行政负担对政策遵从的负向影响,但当行政负担较重时,反而会对民众的政策遵从产生更强的负向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行政负担所带来的潜在政策反馈效应的理解,从而为实践部门揭示政策遵从的触发机制并降低其政策执行损耗。

    2025年03期 v.7;No.24 14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主定向、工作特征与人民调解员工作绩效的关系——一项基于个人-环境匹配视角的混合研究

    叶静;唐贤兴;

    本研究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工作特征模型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以自主定向和工作特征为切入点,对人民调解员工作绩效的提升路径进行了解读,构建了“自主定向-工作特征匹配→工作绩效”的逻辑链条。进一步地,结合对S市人民调解员等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和584名基层人民调解员两阶段数据的定量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自主定向和工作特征均能提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绩效,而非个人定向和控制定向对工作绩效并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高自主定向-高工作特征的匹配模式对工作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控制定向-工作特征匹配,以及非个人定向-工作特征匹配对人民调解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发现有利于基层政府从“人”的角度出发,优化调解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特征的适配性以提高其工作绩效,对于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激励机制、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3期 v.7;No.24 16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县乡基层干部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

    曲如杰;皮筱坤;

    县乡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实与基层变革的桥梁,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包容型领导推动县乡干部主动变革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本研究以上海市A区的县乡干部为研究对象,基于212份有效问卷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对县乡干部主动变革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差错管理氛围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对差错管理氛围的正向影响受到上级变革期望的负向调节,差错管理氛围对主动变革行为的正向影响受到风险规避的正向调节。研究为当前培养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提供有益启示。

    2025年03期 v.7;No.24 19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方法前沿

  • 公共管理研究对控制变量的使用正确吗?——基于系统文献综述的发现

    韩啸;马亮;陈睿菲;

    定量研究无疑是公共管理学科重要的研究范式,但一直以来不乏对其批评之声,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定量研究的有效性正面临来自科学性危机的挑战。在定量研究中,使用统计方法控制额外变量的效应,是提高核心变量之间关系估计精度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标准不明或操作疏忽,实践中研究人员对控制变量的使用存在诸多错误,严重威胁研究发现的有效性。本研究聚焦统计控制应用中的规范性问题,对2014—2023年发表于8本公共管理学术期刊的760篇论文展开分析,重点关注控制变量的选择、分析和结果报告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控制变量的使用缺乏理论依据,其选择具有同质化倾向,存在缺少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完整性缺失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公共管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025年03期 v.7;No.24 21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践视野

  •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路径及其非预期后果

    褚明浩;

    为夯实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国家大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以此为契机,以行政执法下沉为核心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调查发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主要有派驻执法、委托执法和赋权执法3种路径,三者在改革力度、下沉权限、执法形式、改革成本以及执法专业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执法内容上,乡镇执法兼具社会回应性与政治回应性,但乡镇中心工作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执法的专业化资源;从结果来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产生了执法行权率偏低、执法规范软化、地方财政负担加重以及条块协同执法不畅等非预期后果。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立足县域治理的整体性视角,坚持“不动体制动机制”的原则,明确乡镇在基层执法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基层行政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5年03期 v.7;No.24 23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界聚焦

  • 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恰逢其时——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会议综述

    薛澜;赵静;

    <正>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部署,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确立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纲领性目标,标志着这一任务正式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其中,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核心支撑的公共管理学科是重要的篇章之一。

    2025年03期 v.7;No.24 276-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管理评论》入选为CSSCI(2025—2026)来源期刊

    <正>2025年9月,编辑部收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来函,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公共管理评论》入选为CSSCI(2025—2026)来源期刊。此次入选是《公共管理评论》继2023—2024周期后连续第二次被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收录。

    2025年03期 v.7;No.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管理评论》征稿启事

    <正>一、期刊简介《公共管理评论》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于2019年12月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53/D0,中文,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公共管理评论》前身是于2004年创办的同名连续出版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集刊)。新的期刊将继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成果。期待与国内外其他公共管理学术平台一道,植根中国实践,面向国际前沿,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推动学科建设,服务于我国公共管理事业。

    2025年03期 v.7;No.24 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