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式治理中的社会逻辑——对上海K社区一起拆违事件的实践考察The Social Logic of Governance Mobilization:A Study of the Case of K Community in Shanghai
张虎祥
摘要(Abstract):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层社区正处于快速分化与重新整合过程中,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也正逐步趋向相对化。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上海K社区中一起拆除违章建筑事件的实践考察,发现在当代基层社区的日常治理中,面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街道党政部门必须采用动员式治理的方式来推进工作。而这种所谓的动员式治理实践过程往往以"无情执法,有情操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意味着行政部门必然采取社会化的治理方式,遵循某种社会性逻辑。在基层社区不断分化并重新整合的过程中,这种治理方式的转变反映了社区治理逻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关键词(KeyWords): 动员式治理;有情操作;社会逻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虎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②在福柯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治理术’的时代,这种治理术最早是在18世纪发现的。”治理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形式,但是治理不同于主权、纪律等其他的权力形式,治理的目的就在于人口,治理的工具不仅仅是法律,而是多种多样的手法。自国家越来越“治理化”以后,治理的手法问题使得对什么在国家职能范围内、什么不在国家职能范围内、公的和私的等等问题可以不断加以界定。各种不同的治理手法,有的是需要国家力量的,有的并不能由国家权力来操作运转。正是在这种对治理手法及其运作的不断探寻中,国家的职责明确起来,社会的职责也明确起来,参见福柯.治理术.法律思想网,2001。
- ③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2005,1
- ④皮埃尔·卡蓝默.治理:老问题—新答案.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6
- ⑤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①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②康晓光.权力的转移——1978 1998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 ③刘一臬.社会动员形式的历史反视.战略与管理,1999,4
- ①徐湘林.后毛时代的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战略与管理,2001,6
- ②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①K社区街道办事处.“康乐工程”在实践——康健街道“康乐工程”三年发展材料汇编.2001
- ②李友梅.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层权力秩序.江苏社会科学,2003.6
- ①赵晶通.上海即将启动新—轮拆除违章建筑行动.青年报,2002-3-15
- ②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上海市文明社区创建暂行规定,1997
- ①孙立平.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 ②孙立平,郭于华.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定购粮收购的个案研究.清华社会评论(特辑).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 ①Mayfair Mei-hui Yang.Gifts,Favors,and Banquets:The Ar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China,Ithaca &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4.
- ①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 ①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对上海市KJ社区的研究.社会,2005,6
- ①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
- ②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