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冲突、变通能力与协作绩效——基于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实践的扎根研究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for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Services
李晓方,孟庆国
摘要(Abstract):
行政机关内部跨部门协作问题一直是政府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政务服务领域的部门协作为研究对象,就协作中的制度难点和行动者的变通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跨部门协作而言,行动者面临来自客户中心主义、科层以及自我中心主义等不同制度逻辑的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影响了协作中的技术应用和协作效果。源于行动者自身能动性的隔离、组合、抵抗等变通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度冲突的影响,促进协作绩效的提高。本文突破了从技术、制度、行动者等单一视角出发对协作进行研究的局限,将制度的理解从规则层面拓展到规范和文化层面,提供了一个制度、技术以及行动者之间多元互动的解释框架。
关键词(KeyWords): 跨部门协作;政务服务;制度逻辑;变通行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143)的支持
作者(Author): 李晓方,孟庆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美]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开放系统》,黄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第82页。
- (1)《一张行政审批长征图背后的故事》,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4-02/15/c_119350624.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7日。
-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 (3)贾义猛:《优势与限度:“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论析》,《新视野》2015年第5期。
- (4)艾琳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亚历山大绳结”现象与破解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2期。
- (5)[美]詹姆斯·W.费斯勒等:《公共行政学新论:行政过程的政治》,陈振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第22页。
- (6)[美]杰弗里·菲佛等:《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闫蕊译,东方出版社,2006,第30页。
- (7)[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李学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第76页。
- (1)Klischewski,Ralf,“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r Process Integration How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in Administration,”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02.1030&rep=repl&type=pdf.,2013-02-05.
- (2)[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汪大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4页。
- (3)Nam,T.and T,A.Pardo,“Understanding Municipal Service Integration:An Exploratory Study of 311 Contact Centers,”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2014(1),pp.57-78.
- (4)[美]简·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邵国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8页。
- (5)在一次定性研究大会上,学者查马兹最早提出了客观主义的扎根理论与建构主义的扎根理论的区分。在回顾扎根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他详细地比较了建构主义的扎根理论与客观主义的扎根理论在研究取向和规范上的不同。
- (1)Margrit Schreier,P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Practice,Sage,2012.p.7.
- (2)林晓珊:《反思性身体技术:一项汽车与身体的扎根理论研究》,《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3)[美]沃尔特·W.鲍威尔、保罗·J.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姚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45页。
- (1)[英]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第34页。
- (1)Partiia Thornton,The Institutional Logics Perspective:A New Approach to Culture,Structure,and Proc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p.21-45.
- (2)Fossestol,K.,E.Breit,T.A.,Andreassen,L.Klemsdal,“Managing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in Public Sector Reform:Hybridization in Front-line Service Organizations,”Public Administraton,2015(93),pp.290-306.
- (3)[美]戴维·奥斯本等:《再造政府》,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22页。
- (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223页。
- (5)Merton,Robert,“Bureaucratic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Social Forces 1940,p.560.
-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3页。
- (2)廉如鉴、张岭泉:《“自我主义”抑或“互以对方为重”:“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的一个尖锐分歧》,《开放时代》2009年第11期。
-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157页。
- (1)Haveman,H.A.,H.Rao,“Structuring a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evolution in the Early Thrift Industr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ety,1997(102),pp.1606-1651.
- (2)黄毅:《建构性变通:制度变迁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
- (3)周雪光:《权威体系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