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的征地补偿公共治理——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Public Governance of Compensation for Land Acquisitions Based on a Life-Cycle Model—Evidence from Dingan in Hainan provience
张弛,杨燕绥
摘要(Abstract):
征地补偿的公共治理是利益相关人的合作与共赢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补偿方式的安排和执行,在有限的资源下有效回应公众的需求。我国对被征地农民的现行补偿方式是基于"产值倍数法"的一次性货币补偿,该方式存在未考虑农民长远生计、对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保障不足、无序和过度补偿并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缺乏有效的公共治理,造成了短期行为。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生活成本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构建了生命周期征地补偿的理论模型和财务模型,并使用地方数据对补偿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证明,该方案与传统的"产值倍数法"一次性补偿和目前一些地方探索的分阶段社会保障补偿相比,能够更好地满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长远生计有保障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KeyWords): 征地补偿;生命周期;公共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首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张弛,杨燕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Lee R D,Mason A.Population aging and the generational economy:a global perspective[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1.
- Modigliani F,Brumberg R.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M]//Kurihara,K.K.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4.
- Friedman M.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
- 陈小君等.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 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40-152.
- 党国英.土地制度对农民的剥夺[J].中国改革,2005(7).
- 高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J].经济学家,2004(1).
- 郭于华.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 黄建洪,田雪梅.价值规导与实践体现:公共理性与公共治理互动分析[J].兰州学刊,2007(12).
- 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6);乔彩荣.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调研报告——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为例[D].北京:清华大学,2011.
- 魏崇辉.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J].社会主义研究,2012(4).
- 汪晖.城乡接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J].中国农村经济,2002(2).
- 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J].学习月刊,2006(10).
- 杨燕绥.中国式农村“圈地”如何不走偏——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J].决策探索,2013(2).
-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中共中央编译局.法德农民问题[z]//波兰《黎明》,1894-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周其仁.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J].经济学,2004.(10).
- 周雪光,侯立仁.文革的孩子们——当代的中国国家与生命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3.
- ①胡晓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A]//农村社会保障制度[C].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 ②此前的提法一直是“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 ①郭于华.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