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新探A New Indicator System for Chinese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Based on Governance of the Social Ecology System
彭宗超,曹峰,李贺楼,邵东珂
摘要(Abstract):
目前国内实务界更多重视的是重大决策及工程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综合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一些有关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研究视角多元,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大多缺乏统一的理论或逻辑框架支持,其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规范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治理理论,本文认为社会稳定是对社会生态系统运行状态的描述,表现为社会生态系统能实现有序运行,而社会生态系统运行有序与否又取决于社会环境要素、社会行动者的心态要素、行为要素,以及政府与社会治理要素的综合作用。相应的,社会稳定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上四类要素的互动之中。本文基于以上思路与指标建构科学方法系统地构建了一套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估的新指标体系。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社会生态系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矛盾预防研究”(编号:11JZD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应急准备文化”(总课题项目号91024031,子课题清华大学项目号201013222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突发事件的群体心理反应特征、演化规律及管理干预”(项目号:91124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彭宗超,曹峰,李贺楼,邵东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再昌光.论宗教与社会稳定[J].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礼科学版,1997(6):113-118.
- ③张莉.论农村社会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47-49.
- ④汪信砚.社会稳定及其基本特征探微[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1999(1):9-14.
- ⑤路小昆.论科学的社会稳定观与建立社会稳定的机制[J].齐齐哈尔礼会科学.1997(2):22-25.
- ⑥陶德麟.社会稳定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 ⑦高和荣.试论中国社会稳定的特征、类型及发展[J].唯实,2003(5):73-75.
- ⑧乐国安,江国平.封建迷信与社会稳定[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1):73-79.
- ⑨李强,胡宝荣.人心管理: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J].河北学刊,2012(9):105-111.
- ⑩曹峰,邵东珂,王展硕.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支持度分析——基于某天然气输气管道重大工程的同卷调查[D].2013.
- [11]宋林飞.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5(6):90-95.
- [12]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9-76.
- [13]上海“社会稳定指标体系”课题组.上海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纲要[J].社会,2002(12):8-12.
- [14]胡鞍钢,王磊.社会转型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 2004年)[J].管理世界,2006(6):46-54.
- [15]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5):39-43.
- [16]陈光等.成都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1):39-43.
- [17]阎耀军.超越危机构建新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运行平台的设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5(3):12-16.
- [18]阎耀军、雷鸣.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时序分析及模拟预警运用社会指标理论和方法施行前馈控制可能性探索[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2):71-77.
- [19]宋丽娜,Simon Appleton.对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1339-1358.
- [20]朱庆芳.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2000年目标的综合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92(1):103-1 20.
- [21]参见得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 1(37):27.
- [22]马尔科大.社会生态学[M].雒肩珂,刘志明,张耀平,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35.
- [23]陈世丹,吴小都.社会生态学:走向一种生态社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礼会科学版,2010(2).
- [24]叶峻.社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J].娴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 [25]丁鸿富,虞富洋,陈平.社会生态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 987:46.叶峻.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山版社,1999:92.
- [26]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 [27]Jessop 15.The regulation approach,governance and post-Fordism;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Economy and Society,1995,24(3);307-333;Rhodes R.The New Governance;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Political Studies,1996,44(4):652-667.Rhodes R.Gover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Pirre J.Debating Govern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54-90;Hirst P.Democracy and Governance/VPirre J.Debating Govern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3-35.
- [28]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张成福,刘霞,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8.
- [29]Kooiman J.Social-political Governance:Overview,Reflection and Design.Public Managemen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heory,1999,1(1);67-92;Whitehed M.In the Shadow of Hierarchy:Mela-governance,Policy Reform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West Midlands.Area,2003,35(1):6-14.
- [30]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
- [31]限于篇幅,我们仅展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暂不予展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表1中的3.1.3“其他途径”主要是指如找党政主要领导人批示的体制内行为;3.2.3“其他行为”主要是指不易归结于“非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的体制外行为,如移民、转移财富。
- [32]范柏乃.城市技术创新透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12.
- [33]范柏乃,朱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际测度[J].政治学研究,2005(1):84-95.
- [34]由于该领域的涉密信息较多,因此,很多指标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或许会较低。
- [35]出于保密要求,暂略去实际的地名。
- [36]填写充分、完整的问卷即为有效问卷。有较多缺失项、从头到尾只选样一个选项的等问卷为无效问卷。
- [37]区间排序所用公式为:(x—最低分)/(最高分—最低分).式中:x为某专家的评分,最低分为某地所有专家评分中的某类指标(环境类,心态类、行为类和治理类)的最低分,最高分为某地所有专家评分中的某类指标(环境类、心态类、行为类和治理类)的最高分.删去气级指标的标准为:A地和B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均未到50%.
- [38]删除的指标包括:人口总量波动与结构失衡状况;政府债务状况;政府间关系状况;境外政治/军事影响状况;与境外经济关系状况;与境外文化交漉状况;对经济的信心度;自然资源分配公平感;社会及文化资源分配公平感;政治参与公平感;文化认同度;制度认同度;民族认同度;国家认同度;其他途径;暴力行为;其他行为;职业可问责性;治理投人/产出;参与频度;参与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