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民社区:基层政权与市民组织的博弈The Quasi-Civic Community:The Game between Grassroots Regime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张潮,张国富
摘要(Abstract):
社区层面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构成了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社区的善治,依赖于基层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多元主体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协调。社区治理的有效性以及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一书,从基层政权与市民组织角度出发,探讨二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及博弈关系,进而提出"准公民社区"的理论模型来回应和解释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基层政权的政府部门性质以及功利性的政绩评估体系,导致"地方形象促进联盟"的形成;另一方面,基于关系网络存在的市民组织,通过"踩线抗争"的方式抵制基层政权的操控,却又面临着市民组织自身派系冲突的难题。
关键词(KeyWords): 准公民社区;基层政权;市民组织;社会资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项目编号:18VSJ032);;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和支持
作者(Author): 张潮,张国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 (1)宋亚娟、张潮:《“茶馆”社会与政治:作为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中国非营利评论》2016年第1期。(2)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
- (3)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 (4)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5页。
- (5)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 (1)Zhang,C.,“'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the Emerging Disability Movement and Advocacy in China,”Disability&Society,2017(7),pp.1096-1101.
- (2)程秀英、孙柏瑛:《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4期。
- (3)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173页。
- (4)Walder,A.G.,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
- (1)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62页。
- (2)黄晓春:《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
- (3)杜赞奇、王福明:《现代化的陷阱——1900~1942年中国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的影响》,《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4期。
- (4)Sharkey,P.,Torrats-Espinosa,G.,&Takyar,D.,“Community and the Crime Decline:The Causal Effect of Local Nonprofits on Violent Crim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17(6),pp.1214-1240.
- (1)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 (2)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 (3)Seligson,A.L.,“Civic Association and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Central America:a Test of the Putnam Thesi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1999(3),pp.342-362.
- (4)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 (5)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12页。
- (6)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183页。
- (1)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162页。
- (2)何艳玲、钟佩:《熟悉的陌生人:行动精英间关系与业主共同行动》,《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6期。
- (1)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72页。
- (1)李朔严:《政党统合的力量:党、政治资本与草根NGO的发展基于Z省H市的多案例比较研究》,《社会》2018年第1期。
- (2)沈原:《社会的生产》,《社会》2007年第2期。
-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9。
- (4)石发勇:《准公民社区——国家、关系网络与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43页。
- (5)闵学勤:《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