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评论

2023, v.5;No.16(03) 108-13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纪检监察干部腐败行为的生成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orrupt Behavior of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Cadres:A Study Based on the Rooting Theory

谷志军,曾言

摘要(Abstract):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中坚力量,但为何会有纪检监察干部从反腐者蜕化为腐败者?厘清此问题对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20名落马纪检监察干部的忏悔内容和10名在任纪检监察干部的访谈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出纪检监察干部腐败行为生成机理的“权力—制度—监督—心理”四维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监督执纪权所具有的权力特性既是纪检监察干部受到外界腐蚀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实施腐败行为的前置条件;(2)制度虚置和监督乏力是纪检监察干部实施腐败行为的关键,并对腐败心理具有逆向强化作用;(3)心理变化是纪检监察干部由廉洁奉公向营私舞弊转变的“总开关”,若腐败心理得不到制度机制和监督体系的有效遏制,纪检监察干部的腐败行为便难以根治。研究结果揭示了纪检监察干部腐败行为的生成机理,并丰富了腐败行为研究的理论认识,为防治纪检监察干部腐败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KeyWords): 纪检监察;腐败行为;监督者腐败;权力监督;扎根理论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技术治理的精准问责有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BZZ080);; 深圳大学人文社科振兴计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廉政机制协同研究”(项目批准号:WKZX0303)资助

作者(Author): 谷志军,曾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