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话语建构:来自国家合作医疗决策的经验(1990—2003)Public Policy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Experience from Policy-making on 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in Rural China(1990—2003)
张海柱
摘要(Abstract):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也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决策过程可以视为围绕特定议题的意义赋予、话语宣称与竞争的过程,竞争的"获胜者"将影响最终政策选择或变迁的方向。通过关注话语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政策议题"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构建一个理解决策过程的解释模型。应用该模型考察1990—2003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国家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地方互助"话语的长期主导为国家在不进行财政投入的情况下谋求重建传统合作医疗的政策取向赋予了"合理性"依据。而"新农合"政策的出台,是由于"国家投入"话语在众多政策倡导者的努力下,成功地与"扶贫"话语关联在一起,并取代"地方互助"话语而主导了合作医疗政策场域。
关键词(KeyWords): 话语;话语建构;公共政策;合作医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促进社会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10BGL08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现状测评与改善对策”(12&ZD060)的支持
作者(Author): 张海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②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9.
- ③罗布·巴戈特.解析医疗卫生政策[M].赵万里,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4.
- ④Lindblom,Charles.The Science of"Muddling Through".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59,67(1):79-88.
- ⑤赵德余.主流观念与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 ⑥Majone.Giandomenico.Evidence.Argument,and Persuas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1.
- ⑦White Louise G.Policy Analysis as Discourse.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1994,13(3).
- ⑧Fischer Frank,John Forester.The Argumentative Turn in Policy Analysis and Planning.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3.
- ⑨Bcvir,Mark.How Narratives Explain//Dovra Yanow and Peregrine Schwartz-Shea.Interpretation and Method: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Interpretive Turn.New York:M.E.Sharpc,Inc.,2006:281-290.
- ⑩Yanow,Dvora.How does a Policy Mean?Interpreting Policy and Organizational Actions.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6.
- [11]Dryzek John.Discursive Democracy:Politics,Policy,and Political Scie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 [12]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礼会构建[M].涌,译.北京:北求大学出版社,2009:16.
- [13]Hcwilt.Sally.Discourse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Centre for Rural Economy Discussion Paper Scries No.24,2009:2.
- [14]石计生.社会学理论——从古典到现代之后[M].台北:三民书局,2006:285.
- [15]石计生.社会学理论——从古典到现代之后[M].台北:三民书局,2006:289-290.
- [16]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M].汪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
- [17]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1.
- [18]石计生.社会学理论——从古典到现代之后[M].台北:三民书局,2006:285.
- [19]米格尔·卡夫雷拉.后社会史初探[M].玛丽·美克马洪,英译,李康求,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9-30.
- [20]约翰·德赖泽克.地球政治学:环境话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9.
- [21]Alvesson,Mats,Dan Karreman.Varieties of Discourse:On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s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Human Relations,2000,53(9):113l.
- [22]Blumcr Herberl.Social Problems as Collective Behavior.Social Problems,1971(18):298.
- [23]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礼,2010:30.
- [24]林水波,王崇斌.政策论述与政策变迁的关联性批判取向的分析[J].台湾政治学刊,1998(3):251.
- [25]Schneider Anne,Helen Ingram.Policy Design for Democracy.Lawrence,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97:99.
- [26]Hajer Maarten.The Politics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52.
- [27]Hajer Maarten.The Politics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62.
- [23]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M].田佑中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78.
- [29]德博拉·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修订版)[M].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3-198.
- [30]林水波,王崇斌.政策论述与政策变迁的关联性批判取向的分析[J].台湾政治学刊,1998(3):263.
- [31]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 [32]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22.
- [33]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埏嵌入性可持续性发腱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4(5):14-16.
- [34]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90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摘要)(1990-03-11)//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297.
- [35]《国务委员李铁映在1990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1990-03-14)//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占籍出版社,1 999:291.
- [36]在1988年的一篇名为《人民卫生人民办》的文章中,作者对卫生事业依赖国家的思维进行了批判,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单纯依赖国家这一条渠道办卫生事业的思想。无疑这是供给制残余的影响”。参见张长江.人民卫生人民办[J].中国卫生经济,1988(8):21.
- [37]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在1990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90-03-14)//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01.
- [38]国务委员彭珮云在全国农村卫生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网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65.
- [39]张毅强.风险感知、社会学习与范式转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政策变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6.
- [40]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政府不得不把财政预算的80%以上朋于为政府工作人员发工资。参见沙琳.需要和权利资格:转型期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66.
- [41]李卫平,石光,赵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管理世界,2003(4):41.
- [42]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9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88.
- [43]积极稳妥健康地发展农村合作医疗[N].人民日报,1996-07-21.
- [44]Yuanli Liu,Keqin Rao.Providing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China:From Research to Policy.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Policy and Law,2006.31(11):74.
-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87.
- [46]支峻波.深化卫生改革的方向,任务与政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2(3):1.
- [47]沙琳.需要和权利资格:转型期中圜社会政饿研究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64-282.
- [48]相关政策文件内容引自《我国农村卫生政策法规资料汇编》,http://blog.sina.com.cn/huzhen166,2010-07.
- [49]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93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369.
- [50]Yunping Wang.The Policy Process and Context of the Rural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and Medical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China.Studies in HSO&P,2008(23):147.
- [50]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肩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30.
- [52]参见曹海东,傅剑锋.中国医改二十年.南方周末,2005-08-04.
- [53]王绍光,樊鹏.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0.
- [54]参见曹海东,傅剑锋.中国医改二十年.南方周末,2005-08-04.
- [55]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事实上并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高,合作医疗自身也存在制度不可持续等问题,而且真正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发挥作用的并非合作医疗制度,而是保健站与赤脚医生。因此,传统合作医疗的“成功”与“辉煌”可能只是宣传下的产物。相关讨论参见:顾昕,高梦滔,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91-92.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130-131.
- [56]曹普.20世纪90年代两次“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的尝试和效果[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4):18-21.
- [57]曹普.20世纪90年代两次“重建”农村合作医疗的尝试和效果[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4):21-23.
- [58]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肩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28.
- [59]例如,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中规定:“有关部门在农村开展保险业务和合作医疗,都必须坚持自愿位力,不得强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她的通知》规定,“严禁向农民非法集资和摊派”,“合作医疗不得强行推广”。
- [60]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项目研究组.中国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工作报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4(2):74.
- [61]国务委员彭珮云在全国农村卫生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65.
- [62]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全国农村卫生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69.
- [63]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全国农村卫生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69.
- [64]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9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88.
- [65]王绍光,樊鹏.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72.
- [66]对各种政策实验的介绍可参见: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29.
- [67]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28.
- [68]Yuanii I.iu.Keqin Rao.Providing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China:From Research to Policy.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Policy and Law,2006,31(1):81-82.
- [69]Yuanii I.iu.Keqin Rao.Providing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China:From Research to Policy.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Policy and Law.2006,31(1):82-85.
- [70]朱旭峰.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4.
- [71]相关政策内容引自:《我国农村卫生政策法规资料汇编》,http://blog.sina.com.cn/huzhen166,2010-07.
- [72]相关政策内容引自:《我国农村卫生政策法规资料汇编》,http://blog.sina.com.cn/1huzhen166,2010-07.
- [73]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6):130.
- [74]朱旭峰.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5.
- [75]王绍光,樊鹏.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5.
- [76]李剑阁.农民就业、农村金融和医疗卫生事业问题的儿点意见[J].比较,2003(7):50.
- [77]丁宁宁.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化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J].中国发展评论,2005(1增刊).
- [79]沙琳.需要和权利资格:转型期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67.
- [79]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89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1989-03-13)//张怡民.中国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277.
- [80]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199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张怡民.中卫卫生五十年历程[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350.
- [81]李迎生.转型时期的社会政策:问题与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3.
- [82]Yuanli I.iu,Rao Keqin.Providing Health Insurance in Rural China:From Research to Policy.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Policy and Law,2006,31(1):84.
- [83]在“新农合”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关于制度目标是“缓解贫困”还是“促进健康”,政府官员、研究者与卫生管理者之间一直存有争议。参见朱旭峰.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1.
- [84]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13.
- [85]闫志刚.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礼,20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