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与顿悟:知识生产的隐性过程Intuition and Inspiration:The Tacit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熊易寒
摘要(Abstract):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直觉和顿悟对于规律的揭示、概念的发明、机制的发掘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研究方法教学和讨论中,人们通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直觉和顿悟的价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探寻因果关系和因果机制是知识生产的显性过程,通过直觉与顿悟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则是知识生产的隐性过程。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有方法论的自觉,但不能成为"唯方法主义者",以为方法可以直达"真理"的彼岸。在研究方法之外,直觉和顿悟在"知识生产"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直觉;顿悟;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熊易寒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Henry Brady,David Collier,Rethinking Social Inquiry:Diverse Tools,Shared Standards,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10,pp.276-277.
- (1)Michae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 (1)[美]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梁永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2)熊易寒:《自负的深刻:社会科学何以洞察人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5期。
- (1)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5),pp.1369-1401.
- (2)[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1)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2)熊易寒:《命运的政治学》,《开放时代》2010年第1期。
- (3)[法]昂利·彭加勒:《科学与方法》,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第438页。
- (4)[英]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纪树立译,三联书店,1987,第20页。
- (1)[法]亨利·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1963,第3-4页。
- (1)阎力:《浅析科学创造中的直觉、灵感和顿悟》,《哲学研究》198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