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或“分权”:我国央——地关系初论Deconcentration or Decentralizatio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殷存毅,夏能礼
摘要(Abstract):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使用"分权"这个概念,描述、理解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的行为。然而,"分权"(decentralization)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理论概念,分权理论要求是具有联邦制特征的治理体制,分权要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相互约束。中国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理论和实践表明,维护中央强有力统一领导是本,适当下放一些权力给地方为用,是一种"放权"(deconcentration)理论,其原则与内涵都与分权有着很大差异,基于此的地方政府行为特征也存在很大差异。其实,在我国正式制度语境中也未使用过"分权"这个词汇。如果把我国的实践与分权混为一谈则难免陷入"理论尴尬"或"解释乏力",也无助于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中央与地方关系;分权;放权;地方政府行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殷存毅,夏能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Oates,Wallace E.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5(12):349-371.
- [2]钱颖一.中国特色的维护市场的经济联邦制[C]//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秦晓.市场化进程:政府与企业[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2][美]托尼·赛奇.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96-103.
- [3][美]托尼·赛奇.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96-103.
- [4]杨雪冬.地方政府间分权的条件:基于地县关系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1,2:33-37.
- [1]即公共经济学中的Arrow-Musgrave-Samuelson(AMS)观点:Arrow(1970)对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角色的概念化;Samuelson(1954,1955)提出公共物品的性质;Musgrave(1959)提出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应当积极作为,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稳定宏观经济、维持高就业率和保证物价稳定。参见Oates,Wallace E. 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5(12): 349-371.
- [2][英]斯蒂芬·贝利.地方政府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
- [3][美]威廉姆·A.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57.
- [4]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Rodden.J.Reviving Leviathan..Fiscal Federalism and the Growth of Government[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2003(57)..695-729.
- [2]Oates,Wallace E.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5(12):349-371.
- [1]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G]//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42.
- [2]参见自1954年起历次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关山,姜洪.块块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 [2]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1/4441902.html。
- [1]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4):111-130.
- [1]Mertha,Andrew C.China's“soft”centralization:Shifting Tiao/Kuai Authority Relations[J].The China Quarterly,2005(184):791-810.
-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G]//邓小平文献(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5.
- [2]陈云.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G]//陈云文献(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0.
- [3]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G]//邓小平文献(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7-278.
- [4]邓小平.地方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G]//邓小平文献(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8-199.
- [5]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G]//邓小平文献(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7-278.
- [6]杨雪冬.地方政府间分权的条件:基于地县关系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1(2):33-34.
- [7]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G]//邓小平文献(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 [1]赵紫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1987-10-25)[2011-11-1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 [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 (1992-10-11)[2011-11-12].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08.html.
- [3]Aaron Schneider.Decentraliazation: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J].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3,38(3):32-56.
- [1]关山、姜洪.块块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
- [2]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7-196.
- [1]张军、周黎安.为增长而竞争: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2]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3).
- [3]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4):111-120.
- [1]国家统计局.农业税收统计资料:2001—2005[G].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 [1]Jae Ho Chung.Studies of Central-Provincial Rel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Midterm Appraisal[J].The China Quarterly,1995(6):487-508.
- [2]丁茂战.我国政府行政审批治理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34.
- [3]殷存毅、汤志林.基于选择性政策的“驻京办”及其运行模式.公共管理评论,2010(9).
-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G]//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