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崛起的探索——读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吴亮
摘要(Abstract):
<正>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后来被林毅夫等人命名为"李约瑟之谜",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①。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6-19.
- [1]陈昆亭、周炎.富国之路:长期经济增长的一致理论[J].经济研究,2008(2):19-29.
- [2]韦伯比较了世界主要宗教,阐述了许多观点,其关于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 [3]韦森.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再思考(上)[J].河北学刊,2007(1):82-88.
- [4]华民、韦森、张宇燕,等.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增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8-172.
- [5]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J].社会科学战线,2004(1):43-63.
- [6]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95-105.
- [1]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5-39,180-192.
- [1]根据《为什么是欧洲》第五章82页表格5.2的统计数据,1700—1749年和1800—1849年两个时间段,包括英国和荷兰的欧洲国家的实际工资是趋于停滞甚至是有所下降的。
-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 [2]威廉·H.麦克尼尔著.西方的兴起[M].郭方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
- [3]陈方正.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超越的追求[J].科学文化评论,2005(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