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评论

2024, v.6;No.18(01) 192-22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社会许可的理论机制与实践逻辑——一个关于环境邻避项目的混合研究
Mechanisms and Practices of Social Acceptance:A Mixed Study of NIMBY Projects

张书维,张子露,邹伟

摘要(Abstract):

社会许可是受项目影响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对于该项目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如何在邻避项目中获得社会认可已成为困扰公共治理的重要难题。引发冲突的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社会许可概念,将获得邻避项目的社会许可作为研究目标,从社会公平视角出发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获得社会许可中的关键作用。基于B县垃圾焚烧项目案例和心理学实验(N=820)分析发现,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维度,社会公平对于社会许可具有核心影响。具体而言,决策过程的程序公平和执行过程的分配公平均可助推社会许可,而政府信任和风险感知起到双重调节作用。研究还显示,公众获得感的增强是获得社会许可的长效机制。因此,社会公平需要和与之匹配的个体主观认知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化解邻避冲突,实现社会许可。本研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KeyWords): 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公平;邻避项目;社会许可;混合设计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放管服’改革与微观经济增长——以机场管理体制变革为例”(项目批准号:2023T160733);; 北大-林肯中心研究基金项目“统一大市场与包容性增长——基于末端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项目批准号:FS09-20231001-ZW);;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行为公共管理学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输入-输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8CGL043)资助

作者(Author): 张书维,张子露,邹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