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规制风险的思考——评《打破恶性循环》
秦川申
摘要(Abstract):
<正>一问题的体系化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论述了现代社会已逐渐从工业社会转向风险社会(risk society)~①,由此,对于风险事件的规制尤为必要。从宏观上来说,福利国家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种社会政策降低公众健康、安全风险;从微观上来说,对于风险本身的规制则在源头上减少了灾害危机事件的发生。这个世界充满了风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秦川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乌尔里希·贝克、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3期。
- (2)[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1页。
- (3)Mitchell R.C.,Carson R.T.,“Valuing Drinking Water risk Reductions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A methodological Study of Risks from THM and Giardia,”Resourcesfor the Future,1986.
- (4)[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5~7页。
- (1)[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8—10页。
- (2)[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10—25页。
- (3)[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25~29页。
- (4)Chan,K.N.,Zhao,S.,"Punctuated Equilibrium and the Information Disadvantage of Authoritarianism;Evidence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6.
- (5)[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29~42页。
- (6)Wiener,J.B.,Graham,J.D.,Risk vs.risk;Tradeoffs in protecting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 (7)[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45~52页。
- (1)[美]小罗杰·皮尔克:《诚实的代理人:科学在政策与政治中的意义》,李正风、缪航译,上海交通出版社,2010。
- (2)[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52~56页。
- (3)[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56~68页。
- (1)[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69~70页。
- (2)[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72~78页。
- (3)[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78~80页。
- (1)[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81~83页。
- (2)[美]史蒂芬·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第97~105页。
- (1)Morgan,M.G.,Fischhoff,B.,Bostrom,A.,&Atman,C.J.,Risk Communic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