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力建设在私营企业中是如何实现的?——评《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
王军洋
摘要(Abstract):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开始从社会中退却,社会也获得越来越大的空间,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与自由思潮蓬勃兴起。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几成大规模社会运动之势,并最终酿成严重的政治事件。事后,国家吸取了90年代从社会中过度退却带来的教训,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社会,尤其是各种新生组织渗透,而《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一书所关注的正是90年代后国家试图在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建立影响力的尝试。该书从组织渗透、政策吸纳和基层监控三个角度梳理了地方政府对私企劳资关系的具体调控做法,并认为这些做法增强了国家对私营企业的调控能力。该分析有助于理解当下国家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梳理更多的是总结了国家角度下的调控做法,而对这些做法的具体作用机制关注有限,尤其是对同样具有自身利益和主观意志的私企对上述软性调控的反应缺乏分析,这一点导致软性调控有助于增强私企中的国内能力的论断缺乏足够的事实和逻辑依据。但也正是这一不足,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留下了空间。
关键词(KeyWords): 国家能力;私营企业;软性调控;互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型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研究”(15CGL061)支持
作者(Author): 王军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鉴于当下中国一党执政基础上的党国高度一致的政治现实,如无特别说明,文中的“国家”一词涵盖“政府”和“执政党”两个系统。
- (1)王军洋:《分散化控制:维稳体系的生成逻辑与运作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6。
- (2)此处是广义上的国家能力概念,不具体指涉所包括的汲取能力、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中的某一种(王绍光:《挑战市场神话:国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第83页),而主要是泛指国家采取任何可能措施以实现国家意志的能力。
- (3)Jennifer Earl,"Tanks,Tear Gas,and Taxes:Toward a Theory of Movement Repression",Sociological Theory,2003(21),pp.44-68.
- (4)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4~5页。
- (5)作者认为,“软性调控”之所以发生,一方面是因为私企发展迅速,“越来越财大气粗,胆大妄为”,“影响了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是因为“影响了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的宏观调控”(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32页)。从这一论述可以看出,软性调控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而这一点正是国家能力的基本体现。
- (6)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5页。
- (1)[美]乔尔·米格代尔:《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张长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第5页。
- (2)Michael Mann,States,War,and Capitalism,Oxford:Blackwell(1998):pp.5-9、73-123.
- (3)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第456页。
- (4)允许私企业主人党的做法可以先发制人地消除私企成为政治反对力量的可能,有助于扩大执政基础,进而从根本上维持国家的执政能力。Bruce Dickson,"Integrating Wealth and Power in China:The Communist Party's Embrace of the Private Sector",The China Quarterly,2007(192),pp.827-854.
- (5)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39页。
- (6)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2003年9月。
- (7)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强、党建强“双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2010年9月。
- (8)诸暨市委组织部、企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 (1)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43页。在党建入私企的进程中,甚至在一些私企还设立了党校,如海亮集团党校。参见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31页。
- (2)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55页。
- (3)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71页。
- (1)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新路子》,《法制日报》201 1年9月30日。
- (2)夏宝龙:《推进“综治进民企”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今日浙江》2006年第11期。
- (3)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90页。
- (1)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203页。
- (2)转引自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52页。
- (3)转引自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52页。
- (4)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53页。
- (1)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69页。
- (2)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71页。
- (3)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99页。
- (1)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18页。
- (2)具体评比细则见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26~128页。
- (3)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45~146页。
- (4)游正林:《私营企业“类单位化”:党和政府软性调控劳资关系的一种综合性后果》,《学海》2005年第1期。
- (1)参见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210~214页。
- (2)孔飞力:《叫魂》,上海三联书店,2012。
- (3)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241页。
- (1)游正林:《对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另一种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 (2)游正林:《地方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软性调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第11章。
- (3)徐楠:《江浙一带二线干部出任私企党委书记成普遍现象》,《南方周末》2005年2月3日。
- (1)当然这种研究倾向本身并不是问题。
- (2)Xiaojun Yan,"Patrolling Harmony:Pre-emptive Authoritarianism Andthe Preservation of Stability in W Count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6(25),pp.406-421;Xiaojun Yan,"Engineering Stability*.Authoritarian Political Control ove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ost-Deng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2014(218),pp.493-513.
- (3)Jieren Hu and Lingjian Zeng,"Grand Mediation and Legitimacy Enhance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5(24)24,pp.43-63.
- (4)Zhang Han,"Party Building in Urban Business Districts: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5(24),pp.644-664;Patricia M.Thornton,"The New Life of the Party:Party-building and Social Engineering in Greater Shanghai",The China Journal,2012(68),pp.58-78.
- (5)Yan Xiaojun,"Regime Inclusion and the Resilience of Authoritarianism:The Local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 Post-mao Chinese Politics,"The China Journal,2011(66),pp.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