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减负了吗?——基于某直辖市A区259个社区的调研Has the “Year to Reduce Burdens on Community-Level Officials” Been Successful?——Based on a Survey of 259 Communities in District A of a Municipality
麦佩清
摘要(Abstract):
"基层减负年"的提出是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实现基层减负,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各项减负政策都在理论上预期了减负的疗效,但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基层实际调研中发现,社区台账和数据呈报繁复、会议和考评占用的时间多、社区权小责重、上级交派的事务和临时事务较多、社区多元共治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社区减负遇到的问题是社会治理在社区层面的缩影,社区减负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协同政府职能改革,提升社会各主体参与社区工作的实质性,基层减负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KeyWords): 社区负担;社区治理;基层减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麦佩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唐钧.1992.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4):123-136.Tang J.1992.Theoretical thinking on urban community service[J].Social Science in China,(4):123-136.(in Chinese)
- 习近平.2017-10-28(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9-03-11)[2020-03-11].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1/content_5372964.htm.
- (1)“一站多居”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深圳市盐田区施行的“一会两站”,正式首创于2005年上海市闸北区,后推广至全国,主要指将多个居委会的“办事”职能分离并入一个专业的服务站,以满足居民的生活事务办理需求。
- (1)此处“打”是方言,意思不是普通话中的“斗殴、搏斗”,而是指“不配合”。
- (2)此处为夸张的方言表达,较为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