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评论

2011, v.11(02) 26-4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充足、公平与效率:基础教育财政制度比较分析
Adequacy,Equity,and Efficiency: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on the Finance System

卜紫洲,徐涛

摘要(Abstract):

传统教育财政理论通常采用财权事权划分的视角,将教育财政体制分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和混合等模式。本文将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模型应用到基础教育财政制度,提出基础教育财政的制度目标是充足、公平和效率,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共有信念系统是充足、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多样和变迁源于对充足、公平和效率的共有信念的多样和变迁。我国的基础教育财政的政策目标应当是优先解决充足问题,逐步实现地区公平和财政效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的主要负责主体是县级政府,下一步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完善省以下分税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因此,基础教育财政核心制度安排应当重点加强三个方面:提高县级政府对上级财力依赖的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多级政府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规范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KeyWords): 充足;公平;效率;比较制度分析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的资助

作者(Author): 卜紫洲,徐涛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