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评论

2025, v.7;No.22(01) 147-16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情感治理何以提升居民认同?——基于期望失验模型的解释
How Does Affective Governance Enhance Resident Community Identity?An Explanation Based on an Expectancy-disconfirmation Model

范洋洋,吕晓俊

摘要(Abstract):

社区认同代表了社区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义,基层治理实践中,提升属地居民的认同是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一环。情感治理在基层实践中的角色日益凸显,然而,相关研究仍局限于理论倡议或个案探讨的范畴,缺乏总体把握及对内在机制的深入分析。本研究采用两阶段问卷调查,收集了上海52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中854份有效样本,旨在探究情感治理实践如何通过提升居民治理绩效期望,进而增强居民社区认同的路径机制。嵌套样本(社区-居民)的跨层中介效应分析显示:(1)社区情感治理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水平;(2)居民的社区治理期望、治理的绩效水平以及绩效期望差异,对提高居民社区认同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绩效期望差异的直接效应最大;(3)社区治理期望、社区治理绩效、绩效与期望差异在情感治理与社区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社区治理绩效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研究不仅揭示了情感治理实践提升社区认同的路径机制,更强化了情感治理在社区共同体建设中的角色。此外,研究还验证了期望失验模型三个维度对于情感治理与社区认同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对推进该理论在基层治理场景中的实践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情感治理;社区认同;期望失验模型;多层线性模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行为公共政策视角下超大城市‘人户分离’型人口社区认同困境及破解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EGL010);;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预研究项目“社区工作者的责任性生成逻辑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ECNU-YYJ005)的资助

作者(Author): 范洋洋,吕晓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