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AD方法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评估:以义乌为例A Case Study of Yiwu City Based on the S-CAD Evaluation Method
王志锋,徐晓明,谢天成,黄志基
摘要(Abstract):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该政策是中央为解决当前土地制度问题所作的积极探索,试点地区的实施效果将是未来相关制度调整、修正和终止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采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以央一地互动为视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浙江省义乌市作为研究案例,由点及面进行试点政策分析评估。通过研究发现:该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探索实践功能。义乌市在具体措施上还表现出更加关注宅基地权能的显化和大胆创新的特点。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中央在制定试点政策时,不仅要指出改革方向,也应处理好政策底线坚守与预留足够"灵活性"之间关系。此外,还应该注意宅基地财产显现化地区与传统农业区在基础条件和未来政策推广中的差异性。
关键词(KeyWords): S-CAD方法;试点政策评估;义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外向型地区政府治理创新研究:逻辑、路径与系统动力学仿真”(71373295);;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项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评估”(F-2016);;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专项经费(TUCSU-K-17013-01)资助
作者(Author): 王志锋,徐晓明,谢天成,黄志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析论》,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2)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1。
- (3)余向荣:《公共政策评估的社会实验方法: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
- (4)刘进才:《公共政策评估的模糊数学方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年第1期;宋健峰、袁汝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22期。
- (5)谢戈力:《广东“三旧”改造政策评估研究》,《中国土地》2011年第11期。
- (6)S:Subjectivity(主导观点);C:Consistency(一致性);A:Adequacy(充要性);D:Dependency(可行性)。
- (1)作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义乌市对旧村改造的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奠定了较好的试点基础,做法也较为成熟。试点工作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因此,本文选取了义乌市作为研究案例,并于2016年8月在义乌市进行了调研。期间分别与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城市管理委员会、规划局、经信委、商务局、公安局、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商城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座谈,也实地走访了义乌市里届村、何斯路村、楼西塘村村委会和当地村民,收集了大量当地政策文件、规划文本等研究所需资料,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义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进展以及对政府、农民、企业等的影响。
- (1)是指本市范围内对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等农用地,经验收合格后,减少建设用地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
- (1)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 (2)建立宅基地入市流转制度(M3),建立宅基地住房抵押担保制度(M4)。
- (1)从中央的立场、目的来看,中央在制定政策时所预期得到的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和模式(ER2)是关于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三个方面的,而建立宅基地人市流转制度(M3)和宅基地住房抵押担保制度(M4)并不直接与这三点相对应,所以M3和M4并不能从ER2中得到体现。但是,义乌所采取的M3和M4也是对于宅基地制度改革不同方面的有益探索,与中央试点的出发点并不矛盾,所以这两个措施与预期结果二者之间也并无矛盾之处。
- (1)指2014年3月27日之前,义乌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违反土地、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农房(不含庭院、辅助用房及乱搭乱建的房屋等)未得到依法处理的情形。
- (1)数据来自调研资料。
- (1)数据来自调研资料。
- (1)义乌市提出的“采用高层集中安置等多种不同方式保障农村居民实现户有所居”“农村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等多项条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采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义乌经验的“利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