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倒U形关系Th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Growth
唐婍婧,韩廷春
摘要(Abstract):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具体目标首次被明确提出。作为货币政策领域新的宏观调控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作用正在凸显。本文使用社会融资规模的月度数据,以扣除房地产及金融业产值的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实体经济增长,主要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深度剖析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对实体经济整体分布变化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倒U形分布,这与加入社会融资规模平方项的OLS回归结果一致。因而在引导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倾斜的同时,也应注意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调控。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融资规模;实体经济增长;分位数回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关系研究”(2015THZWSH06)的支持
作者(Author): 唐婍婧,韩廷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McKinnon,Ronald 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 (2)King R.,Levine R.,"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pp.513-542.
- (1)增量数据即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每年)获得的资金额。
- (2)社会融资规模指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参见盛松成、徐诺金、张文红《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第8~9页。
- (3)金融机构包括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债券市场、中间业务市场等。参见盛松成、徐诺金、张文红《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第8~9页。
- (4)根据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渠道不同,四个部分分别为:一、表内业务方面,即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二、表外业务方面,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及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正规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方面,包含企业债券融资及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四、其他方面,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资性房地产、保险公司赔偿和贷款公司贷款。
- (5)2011年报告的具体提法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2年为“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3年为“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2014年为“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2015年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2016年为“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以上均摘自各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 (6)2014年2月22日,《瞭望》杂志和新华社通稿刊载了文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解答了中国目前的经济位置,即“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 (1)Schumpeter,Joseph,Theorie der WirtschaftUchen Entwicklung(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Leipzig:Dunker&Humblot,1912;translated by Rdversopie,Cambridge,MA;Harvard U.Press,1934.
- (2)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 (3)McKinnon,Ronald I.,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Shaw,E.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 (4)De la Torre A.,Feyen E.,Ize A.,"Financial Development:Structure and Dynamics,"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13(5),pp.1-28.
- (5)金融过度,即too much finance,这种提法出自2012年IMF的工作论文:Arcand J.L.,Berkes E.,Panizza U.,"Too Much Finance?"IMF Working Paper,2012,WP/12/161。
- (6)Arc J.L.,Berkes E.,Panizza U.,"Too Much Finance?"IMF Working Paper,2012,WP/12/161.
- (1)Cecchetti Stephen G.,Kharroubi Enisse,"Re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inance on Growth,"BIS Working Paper,2012(381);Law S.H.,Singh N.,"Does Too Much Finance Harm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4(41),pp.36-44.
- (2)Rousseau P.L.,Wachtel P.,"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epening on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Inquiry,2011(49),pp.276-288.
- (3)Cecchetti Stephen G.,Kharroubi Enisse,"Reassessing the Impact of Finance on Growth,"BIS Working Paper,2012:1-6.
- (4)Beck T.,"Finance and Growth;Too Much of a Good Thing?"Revue d'economie du developpement,2014(22),pp.67-72.
- (5)Beck T.,B(u|¨)y(u|¨)kkarabacak B.,Rioja F.K.,et al.,"Who Gets the Credit?And Does it Matter?Household vs.firm Lending Across Countries,"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2(12),pp.1-44.
- (6)Shen C.H.,Lee C.C."Same Financial Development Yet Different Economic Growth:Why?"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6(38),pp.1907-1944.
- (7)Herwartz H.,Walle Y.M.,"Determinants of the Link Betwee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 Functional Coefficient Model,"Economic Modelling,2014(37),pp.417-427.
-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王子明、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韩廷春、夏金霞:《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4期;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初探》,《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 (2)李强、徐康宁:《金融发展、实体经济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
- (3)王晋斌:《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
- (4)张亦春、王国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非均衡关系研究——基于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15年第6期。
- (5)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1年第8期;尹继志:《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变化与政策调控》,《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第1期;胡振、李娜:《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特征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5年第3期。
- (6)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研究》2012年第10期;张嘉为、赵琳、郑桂环:《基于DSGE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财务与金融》2012年第1期;龙薇、蒋丽平:《基于VAR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
- (1)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符合金融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中国金融家》2011年第3期;元惠萍、刘飒:《社会融资规模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中介目标的适用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马理、赵淼、何梦泽:《社会融资规模是恰当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吗?——基于SVAR模型的数据分析与传导效果检验》,《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 (2)冉光和、陈娟、张冰:《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金融与经济》2015年第5期。
- (3)樊元、龙飞:《基于FECM模型的社会融资规模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应用泛函分析学报》2014年第1期。
- (4)周丽燕:《社会融资规模视角下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金融经济月刊》2012年第9期。
- (5)陈广超、黄汉江:《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1期。
- (6)郭丽虹、张祥建、徐龙炳:《社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6期。
- (7)孔东民:《通货膨胀阻碍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吗?——基于一个门槛回归模型的新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杨友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金融发展门槛变量的分析》,《金融研究》2014年第2期;张亦春、王国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非均衡关系研究——基于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15年第6期。
- (1)刘生龙:《教育和经验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和审查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陈建宝、杜小敏、董海龙:《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7期;陈娟、林龙、叶阿忠:《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消费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孙文杰、沈坤荣:《技术引进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7年第11期;钱水土、周永涛:《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9期;段瑞君:《中国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财经研究》2013年第9期。
- (1)Koenker R.,Bassett Jr G.,"Regression Quantiles,"Econometrica-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78(46),pp.33-50.
- (2)关于分位数回归基本原理的描述,参见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陈建宝、丁军军:《分位数回归技术综述》,《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3期。
- (3)τ为在回归线或回归平面以下的数据占总体数据的比例。
- (4)B_τ为r分位数回归系数。
- (5)其中,Y_i为被解释变量的向量,X′_i为解释变量的向量。
- (1)Beck T.,"Finance and Growth;Too Much of a Good Thing?"Revue d'economie du developpement,2014(22),pp.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