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均衡走向协调: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发展与治理转型From Unbalanced Growth to Coordination: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ast Fo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李应博,李淳
摘要(Abstract):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立足于"两个大局",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机遇~①,先通过"非均衡型"增长战略优先在东部沿海发展,后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此,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与英、美、日、韩等典型国家的区域发展与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借鉴,总结我国区域发展与治理模式的独特性,并对我国下一步区域发展与治理转型的关键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KeyWords): 非均衡;协调;区域发展;区域治理;改革开放40周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共研发与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演化的关联机理及支撑政策研究”(71473142)的资助
作者(Author): 李应博,李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本文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分别如下: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使产品和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参见田素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 (1)数据来源:清华大学EPS数据库;其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当年进出口总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
- (2)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 (3)田国强、陈旭东:《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振兴中华变革论》,中信出版集团,2017,第75页。
- (1)四大板块的划分方式在“十一五”规划中正式提出,本文根据其界定范围追溯至1978年。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12省(区);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3省。
- (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第24~27页。
- (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整理,www.data.stats.gov.cn。
- (2)2017年,国际贸易余额为5107.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但同期,我国的服务贸易余额为-2456.6亿美元,居世界倒数第1位。
- (3)我国2015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4,列世界第57位,2015年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42,排世界第48位。
- (1)马海龙:《区域治理:内涵及理论基础探析》,《经济论坛》2007年第19期。
- (2)陈瑞莲、杨爱萍:《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 (3)李礼:《区域治理国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2010年第7期。
- (4)此处为便于比较,将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时间向前延伸至1949年。
- (5)向延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学习与借鉴》2013年第4期;曾国宁:《美法两国区域发展路径经验简析》,《他山之石》2000年第1期;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借鉴》,《国别专线》2000年第5期;贾丽、殷为华:《论日本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7年第6期;王霞、孙中和:《美国区域协调发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商务》2009年第7期;王郁:《英国区域开发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6期。
- (1)吴霞:《论战后20年间日本的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 (2)孙久文、李恒森:《我国区域经济演进轨迹及其总体趋势》,《改革》2017年第7期。
- (3)陈一鸣:《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特点及其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5期。
- (4)王文珍:《日韩工业化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合作产业与经济》2017年第24期。
- (5)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辩》,《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 (6)金钟范:《韩国区域开发政策经验与启示》,《韩国经济》2002年第4期;衣保中、任莉:《论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及其特色》,《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5期;隋鹏飞:《美国区域协调管理方法及其借鉴》,《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 (7)其他典型国家的相关法律,如日本的《过疏法》、韩国的《地域均衡开发和地方中小企业育成法》、英国的《工业分散法》等。
- (1)杨永恒:《发展规划:理论、方法和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第18~25页。我国也是当今世界上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一直沿用至今的少数国家之一。
- (2)韩博天、奥利佛·麦尔敦:《规划——中国政策的核心机制》,《开放时代》2013年第6期。
- (3)这可能与我国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对立法的重视不足有关。
- (4)如我国为“振兴东北”而成立的“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韩正担任,组员由发改、财政、科技等众多部门的负责人构成。
- (5)石风光、李宗值:《美国、日本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5期。
- (6)郑为元:《发展型国家或发展型国家理论的终结?》,《台湾社会研究》1999年第6期。
- (1)这种落后地区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而实现“技术赶超”的现象也在日本、韩国和英国等国家出现过。中国贵州的大数据产业似乎有了赶超的苗头,但总体来讲,落后地区的“技术赶超”并没有形成。
- (2)钟开斌:《对口支援:起源、形成及其演化》,《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 (3)陈瑞莲、杨爱萍:《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 (1)陈瑞莲、杨爱萍:《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 (2)本文将全球经济再平衡定义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进行并且有可能继续进行的需求结构调整。
- (3)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 (4)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 (1)杨道田:《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区域治理》,《当代财经》2010年第3期。
- (2)陈瑞莲、杨爱萍:《从区域公共管理到区域治理研究:历史的转型》,《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 (3)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 (1)陆玉麟、董平:《区域竞合论——区域关系分析的新视角》,《经济地理》2013年第9期。
- (2)城市二元结构指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他们与城市居民在收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使得城市出现二元结构。参见李效民《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及多维度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9期。
- (3)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 (4)如深圳、东莞、苏州、无锡四地在2016年外来人口占其常住人口的比例分别为67.7%、75.6%、63.6%、50.2%。
- (5)侯力:《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人口学刊》2007年第2期。
- (1)孙久文:《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 (2)张可云:《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热点回顾与未来趋势展望》,南书房,http://www.sohu.com/a/214031840_169689,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3月10日。